调研沛嘉医疗: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创新者,高研发背后,加速国产替代
2021-11-24 17:52:11
  • 0
  • 0
  • 0
  • 0

最近,本人受到雪球调研团邀请,来到苏州沛嘉医疗总部,对这家港股上市医疗器械公司进行调研和学习。这次调研,正赶上沛嘉医疗举行瓣膜研发开放日活动,并且参观了苏州沛嘉医疗总部的实验室。作为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创新者,沛嘉医疗在研发投入、实验室测试等多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雪球调研团走进沛嘉医疗# #调研百家中国上市公司#

沛嘉医疗是一家怎样的公司:神经介入和经导管瓣膜两大业务的医疗器械服务商

沛嘉医疗成立于2012年(根据百科显示,沛嘉医疗上海成立于2012年2月,沛嘉医疗苏州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创始人为张一博士,张一博士有着20多年的生物工程和医疗器械行业经验,而他于从2002年2月 至2006年6月担任微创医疗器械CEO,主导了国产火鸟冠脉支架的辉煌,带领团队将药物支架这一产品国产的占有率从1%做到了70%。

根据官方介绍,沛嘉医疗是全球医疗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商,专注于创新、研发及生产结构性心脏病和脑血管介入领域高端医疗器械,涵盖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及手术附件等产品。

沛嘉医疗的专注领域在中国高增长的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市场,而这个市场沛嘉医疗有着两大业务——经导管瓣膜治疗和神经介入。前者是沛嘉医疗自2012年成立后深耕的方向,后者则是沛嘉医疗于2019年收购加奇生物之后,作为国产中首个将自主研发的弹簧圈栓塞产品在国内商业化的企业,在神经介入领域已经建立起较为全面的优势地位加奇生物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能够生产全套动脉瘤栓塞术神经介入器械的公司。

而在本次调研中,正赶上沛嘉医疗瓣膜研发开放日,在本次活动中,沛嘉医疗董事长兼CEO张一博士,COO潘孔荣先生、CTO陈剑锋博士分别谈到了沛嘉医疗在心脏介入瓣膜领域,尤其是在二尖瓣、三尖瓣等的产品管线布局策略。作为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创新者,沛嘉医疗已经有5款心脏介入瓣膜相关产品在国内获批,今年及明年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在这次开发日中,陈剑锋博士重点介绍了沛嘉医疗与inQB8经股三尖瓣置换项目,以及和法国Highlife在二尖瓣置换项目上的合作。这两项前沿项目的重要合作,或许将决定沛嘉医疗接下来在中国甚至国际心脏瓣膜病领域的医疗器械地位。 此外, 陈剑锋博士和潘孔荣先生、以及加拿大和中国医学专家特别介绍了沛嘉自主原研多个项目的突破性进展。 比如, 全球首个非醛交联的干瓣预装载TaurusNXT®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临床试验的初期5例的30天数据进展,TaurusWave冲击波瓣膜治疗系统这一无植入的创新技术的全球首次人体临床试验也取得3例的重大进展,接受冲击波钙化重构后的患者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 这些成绩单,体现出沛嘉医疗在瓣膜介入领域的研发与技术创新的厚积薄发。

目前在经导管瓣膜治疗领域,国内尚无一家占据优势的医疗器械企业,这对于沛嘉医疗来说,相比微创医疗、启明医疗和沛嘉医疗来说,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位置,三者的差距并不算大。

财务及市场印象:现金流充裕,研发支出比去年增3倍,对心脏瓣膜不惜重金投入

今年8月,沛嘉医疗刚刚发布今年上半年财报。根据财报显示,营业收入人民币5,168.9万元,同比增长263.0%;毛利3,740.0万元。在瓣膜业务中,沛嘉医疗的销售及市场费用率为68%左右,而另一大业务神经介入则在最近两年内均保持36%左右,二者的比率相比差异较大。

对此,沛嘉医疗CFO蔡洌称,瓣膜业务才刚商业化,此刻销售费用率或是销售收入研发费用占比没有具体的目标,也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瓣膜业务有友商的竞争,沛嘉有资源也有极为强烈的信心继续大规模的投入。

根据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沛嘉医疗的研发投入高达1.3亿元,这是去年同期投入的3倍以上(去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4,120万元,同比增长218.9%)。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增长。

对此,蔡洌称,下半年还将持续在商务拓展、研发等方面投入更多资金,而这种投入是研发型高增长公司的特性,也是增长的来源。他解释称,“你不能用一个成熟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套在我们身上,我们往后的研发、临床投入会继续增长。沛嘉搭建的瓣膜管线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业界非常领先,在投资人开放日上大家应该有所体会”。

而截至今年上半年,沛嘉医疗的现金流达到了30亿元,这将足以保证公司在今年乃至明年高额的研发投入。

实验室探访:弹簧圈产能提升,关注提升瓣膜的耐久性,正在加速国产替代

在沛嘉医疗苏州总部,我们还参观了公司神经介入器械研发实验室和车间。其中,四层包含了涂层车间和净化车间等功能分区,沛嘉医疗一位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加奇弹簧圈产品线的主要流程。他透露,该车间产能充足,已做好迎接国产替代加速后的产能需求和品质生产,而另一款加奇的急诊取栓及颅内狭窄介入手术的多个产品,比如取栓支架、抽吸导管、球囊导引导管、球囊微导管也将在明年上市。

沛嘉医疗的实验室包括瓣膜物理实验室、化学测试以及瓣膜培训基地等功能分区。而仅仅从设计定型,到流体力学测试(一般瓣膜的疲劳测试符合国内标准为0-2亿次,但沛嘉医疗还会测试2-4亿次这个过程),再加上外部送检、型检、动物实验,然后进行临床试验,最后获批进行生产,至少需要数年时间。

一位在瓣膜流体力学测试实验室的负责人介绍,心脏瓣膜在筛选、设计,再到临床测试和生产需要多项过程

瓣膜分析检测实验室的一位工程师也向我们展示了沛嘉医疗一代、二代和三代主动脉瓣,从牛心包的筛选、检测到分析和制作等过程。

他介绍,以往沛嘉医疗的瓣膜需要从澳大利亚进口,采购牛心包,然后再进行多项筛选和分析,再进行设计、实验室测试以及临床试验。其中,原材料的成本相当高昂。而随着公司准备逐渐转向成新鲜牛心包自研处理的方式,在原材料方面将大大降低成本,且材质更加可靠。

瓣膜作为一种植入我们体内的医疗材料,通常采用人工缝制的方式,缝制工人上岗前需要有6个月以上的培训。一个瓣膜器械缝制需要1000多针,每一针都要保持相似的缝制方式。

面对医疗器械竞争的压力,沛嘉医疗坚持的是高研发投入,寻求产品管线的海内外合作,多款创新产品的布局,以及希望在原材料上降低成本等方式。这是一家介入手术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者,寻求走出一条医疗器械服务商的差异化竞争之路。

注:本人无利益相关,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仅将调研所见所闻与行业思考进行分享,方便有兴趣的朋友了解行业与公司。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